1967年,學運的前夕,我們看到了高達的【中國女人】,充斥紅色思想青年們不斷地談論著毛澤東、共產主義、文化大革命,成山的小紅書包圍了他們。在政治的思辯之外,高達仍然回到了他畢生熱愛的質疑核心:「電影是什麼?」
法國導演菲莉普卡瑞則找了自己的兒子路易卡瑞在【安那其戀人】裡重現自己學運青年的身影,革命和愛情同時發生,美得令人心碎的如詩畫面,這會是68的原貌嗎?
六零年代是動盪反叛的年代,場景換到日本,學生運動同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:針砭時政除了發表言論、以行動抗議還可以用什麼的途徑來表述己見?《日本的夜與霧》將學生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游行、示威及内部争論過程搬上銀幕。大島渚拾著自己學生時代的經驗,找出當年學生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。
告別六零年代、八零年代末的六四天安門還有九零年代的野百合學運,或許我們無法見證到那激情的年代,但可以與輔大電影社一起來感受學運的熱情,趁你我都還被困在青春裡!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