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4 五月影展:學運風暴】《五月風暴》

《五月風暴》Something in the Air
2012 / 法 / 奧利佛阿薩亞斯 / 122 min / color
5/5 (一) 18:00 焯炤館一樓演講廳
※開幕片免費入場




嬉皮 X 音樂 X 迷幻 X 思想 X 性愛 X 革命 
一段革命的時光 • 一處騷動的城市 • 一個探索的世代 

70年代 學運後的法國巴黎 
空氣中 瀰漫著暴力和悲傷的氣息…. 

年僅17歲的吉爾斯是一個未來成就可期的藝術家,如同所有滿腔熱血的年輕學子,和他的朋友,無懼警察的暴力威脅,利用印刷學運傳單、街頭塗鴉以及縱火抗議向公權力挑戰…

當抗議行為越演越烈,吉爾斯和朋友被政府盯上,他們只好旅行義大利避風頭,吉爾斯在憂心國事之於,仍不忘拿起他的畫筆將身邊事物逐一入畫。與拍片團隊的接觸,開啓了他對於電影拍攝的強烈興趣,而愛情的來去往返,也對吉爾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… 

中文預告:http://ppt.cc/2ctS 

導演阿薩亞斯認為「音樂應該是可以在電影中釋放無限自己的元素,也能夠連結詞曲和故事的意義」。因此『五月風暴』融合鄉村、搖滾、藍調、前衛和迷幻的音樂元素,配合劇情轉折與故事發展,讓觀眾仿佛置身於1970年代,大開眼界之餘也一飽耳福。





《 青春的迷惘不只愛情-「五月風暴」 》
文/塗翔文

  1968年5月,法國發生震撼整個世界、甚至整個世代的學生與社會運動,由法國名導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編導的「五月風暴」,描寫在這風起雲湧的背景下,幾名青年們各自內在、理念與人生道路上的影響與躁動。如今在台灣,同樣也由民間自發起各種對時局不滿的抗爭、運動,彷彿再也抑制不住、接二連三,此時此刻,這部影片的上映,更別具意義。 
  
  五月風暴對法國半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,功過各有表述,但任誰都不能否認它的關鍵。故事以對藝術繪畫充滿興趣的男學生吉爾為主角,開始向外輻射,在他與一同參加抗爭的好友們、來來去去的兩任女友,以及周邊相關人物之間,不停游移。由於一樁警衛受傷的意外,這群年輕人蒙上刑案陰影,於是各自離開巴黎避難,碰上了各種不同立場的人們,也不停撞擊自己的初衷與想法。 

  阿薩亞斯幾乎是用一種看似隨興、閒散的步調,拍攝這群青年,讓全片始終維持著一種自由浪漫的氣氛,甚至帶點詩意寫實的味道,尤其是拍愛情挫敗的時候。影片再次詮釋青春歲月裡,相對於男孩的直覺處事,女性早熟且自覺的特質,總讓片中的男主角,只能在美麗如畫的風景中,眼巴巴地望著她們的背影瀟灑離去。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,導演最後讓兩個女生的「下場」都不是太好,雖然有點偏頗,卻也凸顯愛情關係的勝負,永遠不見得就在當下立判。 

  千迴百轉,其實主人翁吉爾最感興趣的,一直都是愛情與藝術創作,他對政治的狂熱不如別人,也沒有那種孤注一擲、拋下一切的豪情。坦白說,在時局混亂、人心惶惶的洪流中,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和他一樣迷惘而猶豫的,尤其是走到人生叉路的懵懂青年。在這樣的觀點下,創作者顯然並非執念於遙想當年的憤世嫉俗,反而有種事過境遷、柳暗花明的淡定,特別是那迷人又帶點迷幻味道的結局。

  顯而易見,「五月風暴」是阿薩亞斯帶有個人自傳意味的作品,而且是獻給電影的情書。比較起華語影壇近年同樣熱中的傷逝青春、酸澀初戀,法國人眼裡所看到的,果然就不只是小情小愛的格局而已。誰說五月風暴的巨浪,不是一直到現在都還猶見波瀾呢? 

影評引自:
http://stars.udn.com/newstars/collect/CollectPage.do?cid=12194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