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得痛快:擊敗死神的方法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在出生時和死神降臨之間,我們做了什麼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《最後的演講》作者Randy Pausch

走出電影院,我的心情未起太大波瀾,所謂「痛快」一事,在觀影之前我並無太多心理準備,試映會首日,我從家中吃完早餐,搭一班冷清的捷運,走入試片現場,工作人員洽詢我的單位之後,在我手背蓋了章,我正準備從口袋正掏出證件,無須明示,卻簡單通過了審核。

遺留至今,我手背深藍印記早已清淨,卻必要打出一些沉鬱的字眼來抒發觀感,只是,全片的基調乃繞著「痛快」二字打轉,在片中主角亞當由於背痛,循醫療化驗,卻不幸罹癌同時,電影中處理聽診時的「失聲效果」堪稱一絕,而在亞當洽詢醫生究竟有多少存活機率時,醫生無奈表態,有50%機率,也就是一半一半,非死即生的引信點燃,成為本片的最大爆點。

「痛」字何來?對於飾演主角的Joseph Gordon-Levitt,本人印象還停留在前年的暑期強檔〈全面啟動〉中,在解決完龐雜夢境結構之後,於本片處理更為艱難的生死議題,與前片相比,本次演出略顯消瘦,對於飾演癌症病人一角,顯然在演出前作足功課,而在片中剃頭橋段一派輕鬆自得,更是需要精闢演技,否則落髮不復,哪裡再有NG麻煩再長一次的機會?而「快」字的搭襯,自然落到喜劇巨星Seth Rogen身上,延續去年〈青蜂俠〉無俚頭的笑鬧演出,此回更加外放,除了片中口語間不時流竄的美式髒話、黃色幽默,或是幾幕畫龍點睛的裸露鏡頭,都為沉重的生死議題導向輕鬆的喜劇路數,兩人的對手戲自然率真,自是本片一大賣點。「痛快」組合,使得成立。

而電影自然也有美中不足,其中女演員的表現始終黯淡,尤其飾演年輕諮詢師的凱蒂(安娜坎卓克 ),在與主角的對戲中略顯癡呆,幾幕鏡頭穿著低胸服飾,胸前波濤蕩漾,而與主角的諮詢中只有一派無趣對話,少了激情甚是亮眼的演出表現。(若僅是片中的觸碰或安慰,呼之欲出的穿著究竟為何?)

而片末,自是好萊塢一貫的美好結局,符合期待顯然是「此種影片」最主要的公式解(屏除真實改編前提不談),觀眾在欣賞完一部攸關生死的電影之餘,仍可拍拍屁股走出片場,與情人或三五好友,於東區選一家順眼的餐館饗宴,拍下可口的點心照上傳臉書掙讚,炫耀今天的心得收穫。

生死交關,而現實絕非如此。

走出試映會第一天,蘋果迷引頸期盼的iPhone 5落空,iPhone 4S大行其道,網路噓聲四起。第二天噩耗蔓延,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病逝,轉眼一瞬,換算成一陣訝然。早在2005年,賈伯斯於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致辭,運用簡單三個故事呈現自身的生平事蹟,而其中第三個故事,正攸關死亡。

死亡一事,賈柏斯坦言:「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,沒有人逃得過。這是註定的,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,是生命交替的媒介,送走老人們,給新生代開出道路。」

依稀記得三年前,卡內基美隆大學邀請一位Randy Pausch教授發表演說,這位教授罹患胰臟癌,他生前〈最後的演講〉被上傳youtube串聯,熱情力量感動超過全球一億人次。那場演講中,提及友人驚訝道:「哇,你竟然能夠活這麼久,真可說是打敗了死神!」

Randy坦然表示:「只靠著多活幾天,是無法擊敗死神的。擊敗死神的方法是活得更好,活得更有意義。」

2008725號,Randy Pausch併發症病逝。卡內基美隆大學依循《最後的演講》一書,設計一座色彩絢麗的紀念橋;201110月5號,賈伯斯胰臟癌逝世,實證自己當年演說所言的死亡一事,從此退出了驚豔全球的金蘋果舞台,為新生代開出道路。

50/50,碰巧是電影與人生的近似值,人生如戲,戲夢人生。

筆者:陳逸勳

1 意見:

Peace 提到...

文筆蠻好的呵呵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