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4 五月影展:學運風暴】《安那其戀人》

《安那其戀人》Les Amants Réguliers
2005 / 法 / 菲利浦卡瑞 / 183 min / black & white
5/13 (二) 18:00 焯炤館地下一樓演講廳
※酌收50元場地清潔費



★ 2005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 
★ 2006年法國凱撒獎最佳新進演員

革命 X 城堡 X 憤怒 X 安那其 X 自由

1968年,狂飆的學運年代,汽油彈、火燒車、堡壘和警民抗爭,構成了巴黎街頭最激烈的革命景觀,法蘭斯瓦和他激進的同學們一樣,用大麻、藝術和做愛做為青春的避難所,燃盡的理想和清純好似消耗殆盡的汽油彈,只剩下火光照亮璀璨巴黎和記憶裡的光之城。四十年後,卡瑞透過兒子路易卡瑞重現過往,那個理想、搖滾和嬉皮的年輕時代皆化為黑白光影。

這部電影先是說明男主角法蘭斯瓦,和他的朋友們拒絕服兵役的情節,接著呈現男主角與其他角色過著糜爛日子的樣貌。他們成天嗑藥、開趴、無所事事;不時插入骷顱頭或鐮刀的靜止畫面,在諷刺著這些年輕人。他們在安逸的生活中,深深以為自身離死亡還很遠,未來,只是一個目前還無法也不須擔心的遙遠概念,結束彷彿只是一種虛無縹緲如煙霧,揮一揮,即可將它揮散,消散於廣大的大氣層中。然而,當最好的朋友決定要去摩洛哥發展,而另一個夥伴精神開始異常。女朋友莉莉,也要前去美國繼續她的雕刻創作,男主角這時才豁然驚覺,他們其實早已生活在結束裡,而未知的死亡,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。身為一個選擇留下來的人,就也只能流淚、呆等、想像與做夢。

預告片:http://youtu.be/JcLH7rHDrMg

我們在年輕的歲月裡,總是很有目標,和同儕一起很用力地活著。但矛盾的是,我們總是也和頹廢、漫無目的、很虛空的狀態共存。

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,前面以學運熱血堆積,後面以愛情萎靡鋪陳。如果把鏡頭拆開成一個個定格,每個畫面都美得不像話,配樂也恰到其份,是一部了不起的黑白片。





《黑白敘情詩-安那其戀人 Les Amants Réguliers
文/Aki

安那其,無政府主義(Anarchism)之意。

1968年,狂飆的學運年代,汽油彈、火燒車、堡壘和警民抗爭,構成了巴黎街頭最激烈的革命景觀,而這些都在一夜之間走向尾聲,弗朗索瓦(Louis Garrel)和他的激進同學們一樣,用大麻、藝術和做愛做為青春的避難所,在這裡他遇見了懷才不遇的女雕塑家莉莉(Clotilde Hesme),然而燃盡的理想和青春好似消耗殆盡的汽油彈,只剩火光照亮璀璨巴黎和記憶裡的光之城,這對美麗戀人的愛情最終也走向絕望。

日本版的預告片這麼說:「壯大的抒情詩,愛的誕生與喪失、情熱與絕望。」誠然,片長高達三小時、使用大量長鏡頭、採取黑白攝影的《安那其戀人》製造出一種緩慢而疏離的氛圍;但其中又常有臉部的靜止特寫,深深的探入人物的瞳孔,使人忘記時間的流轉,陷入親密幽微的單人世界。

卡瑞透過兒子重現過往,那個理想、搖滾和嬉皮的年輕時代,學生工人以及人民紛紛走上街頭,以石塊、汽油彈、木棍為武器,推倒的汽車、殘破的圍牆、被佔領的學校以及工廠為掩蔽物對所有的體制進行抗爭,同時,一首愛情詩翩然而展。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裡,從激情的社會運動,抗爭的革命情誼,即轉成愛意流瀉的表現,兩種看似無關聯的情感,在電影中相遇,用幾乎看不見的關係,連結著。弗朗索瓦跟莉莉之間有著若有若無的距離很少接吻,他們也幾乎不牽手,但我們看到他們在戀愛,在舉手頭足間。

「我的性和愛情是兩回事,只要是我需要,我可以和任何人做愛,但是我只能愛上一個人。」莉莉如此真摯愛著弗朗索瓦,甚至由她工作賺取兩人的生活費用也無所謂,弗朗索瓦寫詩,但他不願意出版詩作以換取金錢。弗朗索瓦這群年輕人來說,名利並不重要,他們更渴望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裕以及滿足,他們藉由詩詞、畫作、書籍、音樂等藝術作品來滿足自己在心靈上的需求以及昇華。他們厭惡所有的中產階級,但諷刺的是他們也大多來自於中產階級的家庭裡。

然後時間在走,隨著這群革命團體慢慢的離散,偌大的宅院只剩莉莉跟弗朗索瓦,為無產階級奮鬥的理想早已消耗在鴉片跟幻覺之中,一切都像作了一個長夢。莉莉變了,她捨掉牛仔褲,穿上裙子去了美國,這對弗朗索瓦來說是最大的打擊,他只能服藥自盡,於長眠中繼續追尋理想的美夢。

拍攝手法上,《安那其戀人》最搶眼之處無疑是光暗對比極鮮明的黑白攝影,在資深法國攝影師 William Lubtchansky 鏡頭下顯出極風格化的漂亮影像。此外,菲利普‧卡瑞在片中添加了許多舊時代的拍攝風格,例如早已過時的1:1.33比例拍攝,在故事結構上分段並冠以隱晦的標題,跳接獨白,用圈入圈出的方式作間場,片中一段還用上了昔日愛人Nico 的「Vegas」為配樂,更添一層追憶故人的意義。

巴黎學運發生時,卡瑞正好20歲,對許許多多的法國人來說是難以忘懷的一段日子,這段日子又稱為五月風暴,對他這一代的人來說,那段炙熱迷惘但又充滿革命情懷的歲月是心中的一段傷痛,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,《安那其戀人》便是他對年輕歲月的緬懷。

革命非常無望,因為革命失敗了;莉莉說:「別忘了此時此刻。」,愛情易碎。

去年金馬影展的菲利普‧卡瑞回顧展中,卡瑞於紀錄片《卡瑞私密日記》,面對「電影到底是什麼?」這個問題時,他說,拍電影幾乎是一種生存的方式,中間隔著攝影機這樣去觀看與寫作真實,比較有安全感,也比較安心。當我們觀看《安那其戀人》時突然就明白了,為何總是讓出寬裕的時間和空間給裡面的故事和人物,因為對菲利普‧卡瑞來說,生存是需要劃開距離去面對的。

有人說這是一個垮掉的一代,在某些人的眼裡,或許他們是放縱的,是頹廢的,甚至是無可救藥的一群人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他們那種渴望自我,發自內心自主創作,對藝術以及精神上的追求及熱情是令人羨慕以及敬佩的。他們尋求解放的方式或許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,每個人最後的選擇也不盡相同,有人為了夢想選擇離開、有人迫於現實而離開、當然也有人像是弗朗索瓦選擇停下腳步,留在原地。一如電影中The Kinks所唱的《This Time Tomorrow》,二十歲,我們都迷惘,都瘋狂,都無所畏懼,菲利普用一首抒情而不過分濫情的散文筆法,譜了一首優雅低迴不去的青春輓歌。

2007/1/22
(摘自文批報告,寫了六千多字,但不可諱言那時候拼貼了很多資料湊字數。比較自抒己意的都在這裡了,其他部分就沒有貼出的意義。)

影評引自:
http://www.akiynora.acsite.org/wordpress/?p=2880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